逆境中、疫情下的你、我、她
生活總會有遇上困難光境,設身處地,您又會如何決擇?
歡迎以即時捐款或月捐計劃支持逆境中人士。
何先生是一名專業人士,四十多歲,由於任職的公司受疫情影響,將業務轉移往內地,裁減香港員工,何先生因此而失業。被裁後何先生一直期望尋找到原本的高薪厚職,故此只斷續做過一些散工,然而因無法找到期望的工作,屢次嘗試失敗而感挫折,他開始以酗酒來逃避問題,並患上抑鬱症。何太一直關心丈夫,曾陪伴他到私家精神科求診,亦鼓勵他參加戒酒計劃,可惜未能成功。看著丈夫意志消沉,何太十分擔心。今年9月,何先生經醫生診斷,發現患上肝硬化。
其實自從丈夫失業、酗酒、患上抑鬱症,何太已飽受壓力,現在何先生還被診斷患上肝硬化,何太感到崩潰及絕望,透過福利協會的協助,何太願意為何先生安排合適輔導及治療,她同時亦得到資助接受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的輔導服務,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及壓力。何太明白自己要繼續支持丈夫,必須先好好照顧自己。而她也深信丈夫需要透過輔導,才能走出幽谷,積極面對治療。
慈善機構捐款援助需要切實及到位,透過老師與社工的商討與評估,每一分一毫的捐款,都為家庭帶來更有意義的幫助。黃太一家四口,家住公屋,靠丈夫售貨員的工作及兒子全額書簿津貼,總算能維持家庭經濟。可惜丈夫二月被裁員後,只能靠積蓄維持,生活十分拮据。因大兒子就讀小學五年級,所以透過學校申請食物券的援助。然而於停課期間,需要參與網上學習,但家中沒有電腦,只能用黃太的智能手機,然而因螢幕太小,令兒子學習難以專注。黃太曾申請其他慈善機構捐款或免費電腦,可惜名額已滿,最後由「心意行動」(了解更多) 批出現金捐款援助,購買平板電腦,大大紓緩學生的學習壓力及家長的擔憂。
疫情令人與人的相聚減少,卻能透過一通電話,接駁愛與關懷,感受人間温暖。各學校老師及社工在疫情期間亦頻頻致電關心學生情況,其中小明一家令人記掛在心頭。因為自去年聖誕前夕,明爸確診患上癌症,經常出入醫院,無法工作,家庭經濟已陷入困境。及至疫情爆發,為了確保明爸的健康,更須花費錢財購買口罩及消毒用品,家中積蓄所剩無幾。學校社工曾為明媽提供申領綜援資料,但申請需時,一時三刻無法扭轉家庭的困局,而食物銀行在申領了8星期後,要等半年才可重新申請,及時雨基金的數千元已經用盡。幸而「心意行動」(了解更多) 的緊急援助得到各弟兄姊妹的捐助乘時推行,社工立即為小明家庭申請,翌日已把超市禮券送到明媽手上。那一刻,明媽掉下淚來說:「疫情之下,大家都保持距離,那種距離令人感到冷漠。然而此刻,我看見人間仍然有情,謝謝善長給我力量,讓我努力走下去。」
經濟不景氣,許多中年人士都面臨失業的危機。余先生從事運輸業十多年,與太太育有一子一女,本應生活美滿。可惜數年前染上毒癮,最終被捕並被判感化令。自此,太太與余先生分居,女兒跟隨太太生活,而余先生則與母親及兒子同住於公屋。經歷挫敗,余先生亦因而決心改過,戒除毒癮。余先生努力工作養家糊口,惟受疫情影響,余先生被公司裁掉;余先生隨即找回工作,卻一直被拖糧,及後再一次被裁員,之後更一直失業。
余先生是家庭經濟支柱,除每月支付母親家用外,更要向太太支付數千元的贍養費。失業期間,余先生以僅餘的積蓄支付家用及贍養費,最後只餘數千元,對於日後之生活甚感徬徨及焦慮。因家庭變異,父親失業,導致余先生的兒子情緒低落,亦影響學業。余先生面對生活壓迫,只好向福利協會等慈善團體求助。社工同事了解個案後,立即為余先生申請緊急生活津貼及食物援助,並疏導其情緒,協助其尋找工作,讓生活重回正軌。前路仍漫長,福利協會等慈善團體同工定與受助者同行,一起戰勝逆境!